擧義事實
章甫倡義古所未有始於我 東龍蛇之變迨此東 龍集三十一載歲在甲午大呂之月牟陽士人李圭
徒之作亂投筆揮戈之士接踵而起此乃軒轅用兵
以來初頭儒兵也其義何居蓋春秋之法亂臣賊子
人人得誅之義也何獨居笠轂持虎符然後可以討
賊乎滔滔天下能明春秋大義者大東而已浩浩兩
間能養天地義氣者儒者而已是以我 列聖朝培
養士氣暗明禮義之效往往著見於變亂之時者有
如是矣嗚呼儒道衰微時運板蕩所謂東學之徒假
托靑領嘯聚綠林做出惑世之邪說敢生滔天之禍
心潛圖不軌逆節萌起者不知幾年以甲午春闖發
于古阜長沙等地憑淩郡縣直犯于完府 聖上視
以潢池赤子不忍加誅遣使問罪特加寬貸使之歸
化蠢爾兇徒終不感戢更聚不逞之群到底跳踉簪
纓舊族畎畝蚩氓脅之勒之竝入于黨跨占城池攘
奪軍器劫掠鄕里盜竊貨寶燒人之廬掘人之塚汚
辱婦女屠裂衣冠妖氛彌天倫理掃地此誠萬古所
無變怪也兩湖列邑之守宰或被戕害或見淩辱擧
皆失守而惟錦營錦城能得防禦守戰之宜巋然獨
存於狂塵中奚啻錦繡山川爲吾國之寶而已一片
孤城更加萬丈義聲不必讓美於錦山殉節之地矣
至於興城倅尹侯則以區區小邑旣無陰
保章之固但以無形之兵運於方寸非革之甲藏於
胸中坐而鎭撫不失所守這間深籌遠略有非他人
之所可窺測而知其心者本縣士人姜泳重也泳重
素以慷慨之士平時以忠義自許以値此 國步艱
難儒運斲喪之時常鬱鬱不樂隱約退藏於山林之
間有時痛飮濁醪數椀輒歌出師表自恨北溟老鯤
未得羊角扶搖之勢咄咄不已每與同志之士其三
從兄牟陽士人姜守重柳光熙李錫九柳志普進士
金榮喆正言鄭奎三
朴胤和任燝鎬朴錘和等往往相逢立語良久便歸
家其所謀議蓋欲倡義討賊而但賊勢日張隻手難
辦而然也山牕一夕忽聞秋聲之起慨然有鐵衣東
征之思拂衣往見 尹侯侯亦深念靜坐遽以倡義
之說及之 侯曰是吾志也壯而許之一言相符肝
膽相照遂與之快意定謀軍僚部署已自有其人不
必差擇只以義募一款付之姜君曰此事君其主之
姜君退與數友諸益旁求忠義之人得數十百員此
皆同志同德之士也齊聲奮身咸願助 王師討
賊誓辭珍重軍謀密勿矣及其 王師南下尹侯以
此意爲言於廵撫先鋒李公以姜泳重爲守城左副
將監察愼宗寬爲都領將進士金商煥爲籌劃官進
士李秉光爲右副將黃在鎭爲都察員僉使朴來敏
爲中軍崔榮涉爲別參謀朴胤和爲都護將姜守重
爲高敞守城將李錫九爲左副將金相烈爲右副將
進士金榮喆爲參謀前監縣殷壽龍爲別將柳光熙
爲書史齊發儒兵追捕賊黨旬月之間不勞 王
師大魁小賊次第被擒就戮張角三十六方之黨一
朝散落盡歸於風化之中斯莫非 王靈攸曁而亦
是儒兵先倡之力孰謂白面書生不能料敵而何可
曰南方之强不如北方之强詩家者流不如兵家者
流乎吾必曰海東之儒兵天下之精兵也箇箇以忠
義相許何往不服何難不濟今此倡義之擧可卜
國運再昌士氣復振故不敢泯其事實略敍其梗槪
以俟後日立言君子取考也
彩謹識